[Life Hack] 買車的底層邏輯與實戰守則

回想起第一次在美國買車,從網路學些談判技巧就跑去車商討價還價,最後因為差了 $500 殺不下去而與新車擦身而過 (教學上說車商 agent 應該要追出來給我這個價啊)。事隔多年又再度買車,這次就花些功夫鑽研策略,結果找到令我腦洞大開的策略 (以前真是好傻好天真)。按照這個策略也成功在高通膨又供不應求的車市買到價格合理的新車,在此分享給想買(新)車的朋友。

這策略是從 Fighting Chance (https://fightingchance.com/)) 學來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連結內細節。另外此策略僅限新車 (二手車不適用),以及透過經銷商販賣的車 (像 Tesla 直銷也不適用)。以下會解釋原因。現在進入正題。

汽車買賣市場的底層邏輯

  1. 新車是大宗商品 (Commodity):意思是不論和哪個車商買,拿到的車都一樣 (配備另計)。這是買家最重要的談判籌碼。但此邏輯不適用於二手車,因為每台二手車車況不同。
  2. 車商怎麼賺錢?車商賣新車利潤最低,賣二手車其次,賣車用設備、貸款、保險 (warrantee & insurance) 利潤最高。因此車商往往會加裝很多設備,極力說服你買延長保險等,要謹慎評估自己的需求,通常都不值車商開出的價格。
  3. 何時買車?在美國買新車一年中有兩個相對好的時機,第一是九月,因為下一年度車款上架,要出清前一年車款;第二是十二月,因為大家荷包都失血在買聖誕節禮物,是買車淡季。

買車盡量避免的事:車商的策略

  1. 跑到車商現場殺價。除非你自己也是做行銷了解套路,否則在對方主場太容易中招 (e.g. 拖時間),而且這種殺價空間有限,買車體驗也不好。
  2. 相信對方的話術。例如他們車熱賣這是最後一輛,不下手就沒了 (事實上車商一直會讓倉庫保持二至三個月的庫存,現在疫情確實車短缺,但車的供給基本上不會間斷太久)。

實戰篇:買新車策略──說穿了就是貨比三(十)家

以下是揉合 Fighting Chance 的策略以及自己實戰經驗整理出來的買車步驟。

  1. 決定自己想要的車款 (包含 Model, Trim Level),想要加裝的配備。這個階段可以到車商去試駕,問各種細節,體驗不同裝備。但不要跟車商談價錢。我基本上去試開了所有我有考慮的車,其實也是買車重要的一環 –> 確認自己的需求。
  2. 決定想要的車及所有細節後,到原廠車的主網站 (例如 Toyota) 去找 N 家車商
    1. 網站上有列出你想要買的車 (大部分的車商都會列出車的規格、配備,最好有 VIN number)
    2. 最好在 (美國) 同一州,但距離可以拉得很遠,跨州買車有些規定。
    3. 我的例子是 N=30 (對,三十家),範圍從 San Diego, Orange County, LA 到 San Jose 都有!
  3. 透過車商線上客服,聯絡對方以下重點:
    1. 你在未來幾天之內要買車。要給明確的天數,且在一周之內。
    2. 你要買的車款、Trim Level、設備為何。要非常仔細且精確,讓對方知道你已經做足功課是認真要下手。
    3. 你正在向各車商尋求報價,並將於第二輪報價中向勝者購買
    4. 若對方有意參與競爭,請對方以 email 形式提供 out-the-door price 及詳細報價,包含車價、設備、稅、行政費用、運費等。
  4. 通常當天晚上到隔天中午以前你就會被電子郵件和電話轟炸 (我一開始都會接,好像通話後才能確認我是認真的)。而許多車商都不會給你報價,甚至堅持要你去現場,我通常會再強調一次我已經要買了,你想要我生意給我報價就好。對方再不給報價就拉倒。
  5. 一兩天內蒐集所有拿到的報價,寄出第二輪競價給參與的車商:
    1. 感謝對方參與,我拿到 M 家車商的報價 (我的M=10),第一輪獲勝者的報價是 OOO (切記要實話實說,甚至可列出價格細節,我有碰到車商不信要我寄報價給他看。)
    2. 我開放給所有人競價,如果願意提出更優惠的價格,請在隔天中午 (要有明確 deadline) 前電話或 email 聯絡
    3. 我將在隔天中午之後向第二輪勝者購買。
  6. 在這段時間應該只有前兩三名價格接近的車商會回覆,就讓他們各自競價。(我有三家車商參與最後競價,不過第二三名看到第一名的報價就放棄了,直接恭喜我說我拿到了 Amazing Offer)
  7. 隔天中午就可以聯絡第二輪獲勝的車商,約時間交車!從寄出第一輪訊息,到拿到最後贏家Email 及 Verbal Offer ,只隔了兩天半。
  8. 所以真正走進車商買車時,你已經知道這是三十家車商中最低的價格,對方也知道你確定要買車,整個買車過程就會很愉快。你省到的錢也會比現場殺價來得多 (我拿到的價格比去試駕時的車商出價低了三千美金)。

備註:如果贏家車商離你很遠,可以在一開始報價時就連運費一起算,有些車商不願意或無法運車就不列入考量。除非你有辦法去把車開回來 (像我一樣就把車從北加開回南加了……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希望以上分享對大家有幫助。如果需要我當時第一輪及第二輪 Email / Message 的範本,可以直接跟我聯絡。祝大家買車順利!

06/22/2022

S

好學生症候群 (上)

這一篇我構思很久,因為它對我有很深的影響,涉及的層面也很廣。我把題目稱為「好學生症候群」,當然這個「好」是要加上引號的。

寫這篇的動機源於留學做研究之後碰到的種種挫折。當然每個研究生都會碰到挫折,但是面對挫折的態度卻迥異。多年的留學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面對挫折的態度很不健康,尤其相較於歐美的同事。這個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為什麼我會養成這種態度和習慣?又該如何改變呢?

接下來的幾篇,就來介紹我稱之為「好學生症候群」的態度與習慣,為什麼這些態度不健康?這些習慣又如何養成的呢?

什麼是「好學生症候群」?

這裡指的「好學生」是在台灣的考試與升學制度下(不知是否也適用於華人或亞洲的儒家教育) 的既得利益者。通常各科成績很好,在班上、系上、學校名列前茅,也從國中、高中、大學一路名校。之所以稱為「好」學生,是因為這樣的表現在同儕、家長、教師甚至社會的價值觀裡,代表著成功、有前途。

那麼做個「好學生」有什麼問題嗎?哪來的症候群?

繼續閱讀 好學生症候群 (上)

用排名選學校,錯了嗎?

最近美國研究所陸續開獎,已不少厲害的朋友們收到錄取通知,甚至還開始有選擇學校的苦惱。跟幾個朋友聊到這個問題,有感而發來談談這個話題。

幸也不幸,我當初沒有太多「苦惱」。選擇來 UCSD 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它的生物工程系排名不錯,然後 SD 的生活條件真的很棒。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也太單純,其實選擇學校可以也應該從很多面向去思考。現在,就來讓我用後見之明來談談,該用排名來選學校嗎?除了排名,還有哪些重要因素?希望提供給「幸運擁有煩惱」的讀者多一些思考的角度。

us-news-grad-schools

(Source: U.S. News Grad School Rankings 2016)

該用系所排名來選學校嗎?

繼續閱讀 用排名選學校,錯了嗎?

為什麼要念博士?Tell me, why PhD?

前陣子透過 Parimii 當了短期的留學諮詢顧問,幾個學弟妹找我談申請方向和修改自傳。看完他們的自傳後,我的第一個問題總是:「為什麼你想要念博士?」回答常是:對研究有興趣、對神經科學有興趣、想要出國工作。語氣充滿興奮之情,但好像不太堅定。我接下來問:「那為什麼你需要念博士?」這時候他們就開始沉思起來,似乎又更躊躇了。自傳難寫的主因,我覺得不是英文流暢性或故事優美程度,而是至少讓教授讀完就可以回答以上兩個問題。當然,說服教授之前,我們勢必要先說服自己。

為什麼要念博士?真的想清楚了嗎?

回想自己在申請的時候,對於念博士也只有個模糊的概念。只覺得念博士可以鍛鍊心智、提升專業、增廣見聞,以後想做大事就該念個PhD。聽來可笑,可當時真的單純這麼認為。現在走在這條路上,見識了沿路的風景、看見遠方的路,我想是該分享一下,這塊地圖上有什麼寶藏和地雷 (這篇地雷比較多),致未來考慮闖這條路的勇者。(還是要先說清楚,這裡的討論是針對美國博士班。)

繼續閱讀 為什麼要念博士?Tell me, why PhD?

我們這一代被稱為草莓族,是因為台灣把環境打造成溫室了

在科技報橘上讀到一篇文章:台灣人不愛外國人,產業中組不出 All Star 明星隊,讓我感觸很深。

台灣的教育、研究環境、產業的確少了一些多元和刺激。這或許也點出了為什麼即使離鄉背井,我們還是選擇出國「磨練」。

出國半年來,接觸兩個實驗室之後,對於這裡研究風氣的自由和盛行感到興奮無比。但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每間實驗室幾乎都是聯合國。美、德、希臘、瑞士、比利時、以色列、印度、古巴、巴西、韓國、日本、中國、台灣……兩間實驗室加起來就超過十個國家。

不同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個性和思考上都各有特色(僅根據個人觀察經驗)。美國人思考和嘴砲的火力既快又強;德國人會很淡定地說他最近做了一個又一個很屌(但對他來說還好)的研究成果;印度人反應很快、討論時總少不了一半聽不懂的印度口音;韓國人講話很有自信,認真起來表情很殺;日本人不太參與討論,但是成果總令人驚艷;中國人很敢;台灣人呢?我覺得很團結~

繼續閱讀 我們這一代被稱為草莓族,是因為台灣把環境打造成溫室了